前置閱讀:【祕魯|攻略】南美印加文明:祕魯概論
每一個國度,都有一些奇怪的食物,像是幫主介紹過四川成都的『兔頭』、廣州的各類飛禽走獸、冰島的發酵鯊魚肉及鯨魚肉、東南亞的炸昆蟲、越南的鴨仔蛋。。。等等,這些食物別說是吃,光用想的都會覺得有點頭皮發麻!但是要知道各地有其不同的文化及環境背景,去理解去感受,也是旅行中增長見聞的一部份!
那麼,來到秘魯,幫主也要介紹當地民眾習以為常的桌上佳餚,大家先做好心理準備吧!送上的是:烤天竺鼠、羊駝肉。
庫斯科主教座堂裡的《最後的晚餐》
不要太快進主題,免得畫面嚇到你,咱們先說說在庫斯科的武器廣場,有座莊嚴雄偉的庫斯科主教座堂(Catedral del Cuzco):
這張照片是庫斯科舉辦:一年僅有一天的”太陽祭”,廣場上滿滿的人群,其實當人群退去,晚上的廣場也很美。。。
不是要聊吃的,怎麼一直提這座庫斯科主教座堂? 其實是因為這教堂內,有一幅知名的畫作:
(網路照片)這幅《最後的晚餐》並不是達文西的經典作品,而是秘魯知名畫家Marcos Zapata(1710-1773)仿製,調整了人物與餐桌,桌上的主餐也改成了:CUY(豚鼠,天竺鼠,英文名Guinea Pig),連飲料都是秘魯特產:紫玉米汁。
烤天竺鼠
OK,先別被這畫面嚇到,烤天竺鼠(豚鼠)是安地斯山脈一帶南美洲居民常見的料理!由於早期南美並沒有豬隻,豚鼠成為居民重要的肉類蛋白質來源,你在庫斯科許多餐廳都能見到寫有『Cuy』字樣的招牌,這就是有提供這個料理啦!
由於同行的夥伴Ashely最害怕的東西就是鼠類,所以我們一直沒有嘗試,直到分道揚鑣後,幫主與上海小夥伴在普諾(Puno)才找了間餐廳,解鎖這項成就。。。
瞧小夥伴帶著羊駝造型的帽子吃著烤天竺鼠。。。其實肉質有點像是鴿子肉,肉略乾且皮烤得很硬,一定要用雙手抓起來吃。。。不去想它的原形的話,還算蠻好吃的,這道料理是秘魯重要節慶桌上必備的佳餚,只是烤製需要時間,最好一進門就先點這個讓店家先處理。
羊駝肉
江湖人稱『草泥馬』的羊駝,在秘魯(還有澳洲)也是桌上佳餚!
在庫斯科的街頭,隨時能見到牽著羊駝的住民,這些萌物成了居民營利的工具,與它拍照要價不斐,記得一定要先確定好價格再拍喔!然後羊駝的毛也是極其貴重,最高等級甚至有『軟黃金』之稱!這麼值錢的動物,拿來吃會不會太浪費?
來到馬丘比丘也能遇到羊駝,野生羊駝具有在高海拔生存的能耐,他們的糞便也是當年印加人在馬丘比丘最重要的農作物用肥料。
延伸閱讀:印加帝國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其實,祕魯、智利安地斯山脈這裡是羊駝的故鄉,而羊駝也有分為alpaca和llama兩大品種,食用一般以alpaca為主,我們來到阿雷基帕(Arequipa)時,找了一間名為Zig Zag的餐廳(一餐品味五種生物與調酒:Zig zag),這裡有『全肉特餐』,其中就包括羊駝肉:
一次吃到多種肉類,剛好可以比較羊駝肉的味覺有何不同,其實吃起來不像羊肉有股羊羶氣味,肉質有點像牛肉與羊肉,不過烹調到全熟的情況下有點口感較硬(紮實),也許來個六分熟會比較好。。。要說幫主吃過的駝獸肉,真心話還是在大陸東北吃到的驢肉最美味!(渤海灣畔的北方明珠:大連)
其實你在庫斯科街頭遇到烤串攤位,就有羊駝肉串可以吃啦!算是比較簡易划算的體驗方式,整體來說真的不是特別突出,中規中矩沒有很深刻美味的感覺,羊駝還是欣賞就好別吃它了,哈哈哈~~
對於以上兩種動物都不敢體驗的遊客,就不要錯過植物類!幫主在 南美印加文明:祕魯概論 這篇中提到過:祕魯的馬鈴薯種類超過3,500種,一定要體驗不同品種的味道、超好喝的紫玉米汁(Chicha morada)一定要天天喝!祕魯的仙人掌果肉超級好吃,又甜又多汁,有看到一定要記得嘗試看看!
這篇就記錄幫主的奇妙食材體驗,更多秘魯與中南美洲行程攻略會陸續上線,記得追蹤幫主喔:幫主出巡臉書、Youtube、IG。最後送上幫主的『秘魯旅行地圖』: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