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旅居上海的我來說,排解思鄉情緒的好方法當然是看電視,人在上海,才發覺聽聽台灣的聲音竟變得如此困難,內地的電視節目,美其名是有線電視,轉來轉去也許有六十多台,但是都是各省衛星台,如:青海衛視、黑龍江衛視、湖南衛視等等。。。難得出現了外國影集,卻是翻譯成中文發音的版本。。
。要不是我喜歡看相聲,電視基本上快要沒有功能了。
於是,P2P的網路電視對我來說變得很重要。
我常常守著電腦,等待台灣之光王建民的比賽,利用網路傳輸來直接收看民視的轉播,在P2P軟體上,才驚覺有這麼多同在異鄉的台灣人,半夜三四點跟我一樣守著電腦為王加油。
今天,我正巧看到了『某國電子』的廣告,很深刻、也很令人動容的訴求,廣告尾巴的一句『足感心ㄟ』,相信擄獲了很多消費者的心。然而,我卻感到一種揪心的痛。
主打中下階層的廣告,刺激了消費慾望,降低了『知覺風險』,而我忍不住要問:是不用錢喔?這真的是給了中下階層什麼恩惠嗎?
本來生活辛苦的家庭,也許平平淡淡的過著日子,也就這麼過著,一則『好的廣告』策動了他們的消費動機,也許,平常吹吹風扇也就夠了,不妨趁這機會買部冷氣吧!冰箱雖然用了二十年卻老當益壯,不如趁這機會換台大點的吧!有沒有電腦日子一樣過,不如趁這機會買一台吧!
我想起我國中時,家裡就有了第一台286電腦,我們家只有父親一個人在賺錢,也許那個時候我就有將來做一個行銷人的意識,我鎖定我母親作為訴求的對象,用上了名人證言法、時間成本概念,對於一個知識水平不是很高的母親來說,有什麼比讓自己的下一代提前學習、佈局更足以刺激她把錢掏出來的方法?
不蠻各位說,這件事到今天我自己獨立、生活在異鄉都還時時刺激著我的心,一個沒有慾望的母親,一輩子過著最簡約的生活,每天早上參加慈濟的社會服務活動就開心不已的人,只有在對孩子有益的事情上,願意把自己僅有的一些私房錢毫不遲疑的交給任何可能讓自己孩子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的事物上。
不是嗎?我一直心痛到今天。這則廣告喚起了我潛意識裡的不安與難受。所謂的循環信用已經重創過台灣的經濟(卡債風暴),債務本身不會自動消失,當中下階層的消費者接受了該廣告的訴求而『改善』他的生活本質,用了新的家電的同時,債務正無聲無息的悄悄加諸在他們身上。
如果是奢侈品行銷,我連感覺都不會有,那些金字塔頂端的人們,廣告主想坑就坑吧,抽走穿著貂皮大衣的人一件衣服,與抽走衣衫藍縷的人一條破布,意義就是不同!
我必須承認,我打從心底佩服(甚至該說是膜拜)這個案子的創意者,提高了企業形象不說(業主變成關懷弱勢的優質店家)、市場差異化明顯,有效的避開了通路比較、開闢了新的藍海(從他們所謂的弱勢口袋裡,用最高尚的包裝把錢弄出來)
經典!真的是經典!如果我是行銷學講師,這一定會是我的教學實例課程之一。
市場落後者沒有使用直擊市場領先者的手段(經典請參考『SONY,SORRY!』案例),反而自行開闢藍海,刺激深層潛意識中略帶自卑性格與社會地位的族群,成功的開闢了另一片市場。加上錦上添花的『2006十大廣告流行語金句獎』得獎,既贏了裡子也贏了面子。
也許我的立場太過苛刻,廣告人與企業主只是各司其職罷了,沒有對與錯的問題,我只是想誘發一些不同的觀點。獅子獵殺動物也許太殘忍,但是仁慈的結果,絕種的就會是獅子。。。
我在上海,感覺更是明顯,當我知道偏遠地區一個家庭只需要300-500人民幣就可以養活一整個家庭時,我該是怎麼樣的心態?於是,我開始資助偏遠地區兒童就學。知道嗎?一學年不到台幣1200元,就包辦了一個孩子的學費、雜費與生活所需。
只是一個廣告,我告訴自己。
是的,我想太多了。
但是,如果我接了這個案子,我也會殘忍的為企業主獻出最好的策略,我們是傭兵,我們要完成任務。
然後,也許我會永遠在心理的底層譴責我自己。
我应该是看过你说的这广告….当时只想台湾行销人好历害,这样也能想的出来….
可是看完你这篇,觉得就算是傭兵…至少你有心….足感心!
不好意思,新天地很多人想看你的博客,但我刚发现你把网址删除,是否愿意再让大家欣赏呢?….
您好,逛到這裡來,看了您的這篇文章有些想法。您的看法是某國電子廣告針對清寒家庭作行銷,創造這個族群對非必需品的消費需求。但就如您提到您母親的例子,願意把錢"交給任何可能讓自己孩子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的事物上",中下階層的民眾如果能夠負擔得起,比如說電腦,孩子可能競爭力就會提高,將來就能脫離貧窮的循環。
某國電子這個行銷計畫的重點應該是在於給清寒家庭別的地方不能提供的優惠政策,讓他們能夠取得一般人能得到的產品。
有一些關於清寒家庭、金字塔底層的案例研究,發現所謂的"貧窮懲罰"現象,一些物質的取得,窮人要付出的代價比富人更高,一個例子是因為他們無法累積債信,所以可能無法取得貸款,或是要以數倍的利率取得貸款;或是他們所在的地區基礎建設比較落後,所以連取得清潔用水、食物的成本都比富人來得高。
某國電子,或是其他任何一家企業,沒有義務提供"中下階層"不用錢的產品,因為他們是營利機構,如果胡亂做慈善把公司做垮了讓員工失業,才應該受到譴責。
如題,老闆寫的劇本。我個人非常不愛這樣的訴求。感覺台灣沒有希望了。當然任何社會都有中階層,但拿中下階層來做目標,是不是告訴我們現台灣,這樣的環境的人是大多數?而我們應該接受?還是起身告訴大家,我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