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要到中國工作,先把台語學好。
特別針對外派的台幹而言,在中國使用台語的機會並不少,而且好處多多。
上週跟一個高檔家具公司的朋友喝咖啡,他就提到他們公司新來的副總,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你會說台語嗎?』,他覺得很奇怪,這有什麼差嗎?
結果這位副總飛來上海出差,跟當地的台幹溝通事情的時候,當地台幹一些針對內地特殊辦公環境與管理方面的問題與他有不同的意見,為了避免在內地員工面前直接說出來有不給面子的感覺,就轉為『台語頻道』交流,可惜這位副總的台語不太行,只好另闢空間先行溝通。。。
====
台語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在台資的公司,某些時候管理層的對話有衝突,可以切到台語去溝通,避免在員工面前出現命令不一致的狀況,或是有些行政上的悄悄話可以藉此傳達,不用另外拉空間去討論。。。
同樣的,在上海你會發現員工們也常常用上海話聊天,一方面是習慣、一方面員工也難免有些對公司、對制度的抱怨,用上海話可以凝聚他們的感情。我記得我剛跟李驥來到上海工作時,每次在樓梯間的吸煙區,員工們在抽煙聊天都會用上海話聊天,聊世足賽、聊工作、偶而抱怨一下公司的環境,後來我也加入了,一個台籍主管,他們改用雙語聊天,跟我用普通話,特殊狀況或話題用上海話。
幾個月後,他們用上海話聊著聊著,我突然冒出一句:『哈港!儂是電腦瓦忒了吧?!』
把大家嚇了一大跳,他們赫然發現我已經聽的懂上海話了,當然,我融入他們也更快速了。
====
回到台語。
在異鄉聽到家鄉語言當然是倍感親切,談事情也會方便許多,我在寫書期間採訪很多餐廳,才發現在上海的餐飲業,台灣人佔據很大的份額,一些背後是台資的餐廳,老闆受訪時,聽說是台灣的旅遊書,第一句就是:『阿李來上海瓦故啊?』
我也趕快切回台語頻道應對,距離馬上拉近,訪談也更加順利。這樣的經驗很有意思。
====
無奈,以下屬抱怨文。
在台灣,我屬於所謂的『外省人』。
在上海,我屬於所謂的『台巴子』。
論祖籍,我是浙江人(返鄉探親篇),還算是大陳義胞的後代(中國最後撤退的一群人,由美國艦隊從浙江一江山島把上一代接到台灣),當台灣炒作族群厲害的時候,我們似乎被定位成外來客。
但其實,我的台語及對台灣的認識與認同,絕對勝過太多人。
在上海,我是台巴子,難免總要被調侃我的說話發音,或是被迫表態一下『你覺得台灣該回歸嗎?』@@!
但其實,我的上海話及對上海的認識與認同,絕對勝過太多人。
關鍵在於『是否用心』,在台灣的時候,我從小跟著鄰居同學學(說)台語。到了上海,李驥怕我不適應,幫我安排了很多台商的聚會,第一年我通通不去!堅持只跟當地朋友交往,理由很簡單:認識台灣人有的是機會,我要做當地市場,當然要先融入認識這裡,我不想變成那種到了美國住在華人街,結果不會說英文的人。。。
====
結論:學好台語、融入當地,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你的上海工作相信會順利很多!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