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的建案,在銷售時會強調自己是『綠建築』,所謂的綠建築到底是什麼?如何評選?有那些等級?對住戶有什麼好處?
這個綠建築概念雖然政府有在推動,凡是公有建築只要建造經費達5千萬元,都要取得綠建築證書,民間建築也越來越多導入綠建築概念,然而,大部分民眾還是一知半解,覺得綠化多就是綠建築,幫主研究過網路上的大量文章後瞭解到台灣綠建築的評選內容與方式,有許多涉及專業建材、排污、生態、綠化等,幫主盡可能簡化內容來介紹,想要知道更多細節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 綠色建築(維基百科)
-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標章申請、評估單位)
- 黃金級綠建築評選案例(看看個案實際評分內容)
- 綠建築評估手冊-住宿類
認識綠建築
綠建築就是希望在建築生命週期之中,消耗最少的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消耗最低程度的能源,追求建築資源的永續發展,達到與環境共生、共榮,結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的建築。根據Betzwood Associates的說法,綠色建築可減少35%的碳排放量,50%的能源消耗,35%的用水量和70%的固體廢物量(The case of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標章
瞭解了綠建築概念之後,它總要有個評估的制度、對應的單位來評核,台灣在這部分走得很前面,早在1999年就建立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個上路的建築評估系統,基本內涵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據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出九大指標:
- 基地綠化(生態)
- 基地保水(生態)
- 生物多樣性(生態)
- 日常節能(節能,必要指標)
- 二氧化碳減量(減廢)
- 廢棄物減量(減廢)
- 室內環境(健康)
- 水資源(健康,必要指標)
- 污水垃圾改善(健康)
而在申請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建築物時,至少必須通過四項指標,其中「日常節能」及「水資源」兩項指標是必要的選項,通過該類的驗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才會核發「綠建築標章」或「綠建築候選證書」。
(照片出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這裡有個重點:建案在提交設計審查時,取得的是『候選資格』,真正建成後審查通過才會取得綠建築標章。然而,這其中的時間差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因為根據「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第十條規定: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依等級給予獎勵容積。
如果建商在提案審查時先設計綠建築獲取獎勵容積,真正施工時不按過審設計圖施工,這項制度的美意就大打折扣了!幫主還是建議慎選建商,或是購買成屋就不會有預售廣告說自己是綠建築,建成之後卻沒拿到標章的情況。
延伸閱讀:綠建築發展20年 成效待檢驗。
綠建築標章等級
根據上述的指標,分別有許多的細項內容,相當的複雜(後面幫主會簡易介紹),最終評分後,得分95%以上為鑽石級、80%~95%為黃金級、60%~80%為銀級、30%~60%為銅級、30%以下則為合格級。
一般來說,建案取得黃金級以上的綠建築才回拿出來當作宣傳,如上圖的亞昕昕悅灣、新北市首座鑽石級綠建築的旺洲逸品、帝璽等等。
基本上黃金級以上表現在前20%,也因此一般來說至少取得黃金級以上的綠建築標章,建商才會特別拿出來說嘴。接下來,幫主就針對評分的內容來解析,由於細節真的很多,我只取部分內容分享,旨在讓大家基礎的瞭解綠建築標章評審了那些內容,對消費者來說會獲得什麼樣好處呢?
綠建築標章評選內容
資訊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若山II)。這是綠建築教育示範基地的案例,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指標項目中,建案都需要有對應的作為來取得配分,最終加總後評定綠建築等級,接著幫主簡單逐項分析各指標的內容,有點落落長,當作漲知識也不賴~~
【生物多樣性指標】
這個指標目前規定1公頃以上的基地規模才適用,小於1公頃之基地免於接受本指標之監督。所以一般住宅建案基本上不需參與,可以看到評選表中,不但要求多樣化的綠色植栽,對於密度、表土保護、小生物棲地、推肥、光害等等都有要求。
【綠化量】
綠化量的指標中,建議綠地面積至少在15%以上,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同時可以看出要求許多不同類型的綠色植物,喬木、灌木、多年生蔓藤、花圃、草地等等。可以說必須做到多層次的綠色植物才能拿到高分,對居住者來說住在滿滿綠意中,一定會相對舒適。
【基地保水量】
這項指標,以增加土壤地面、透水舖面、貯留滲透、花園雨水截留等方式達成保水的目標,建案必須降低建蔽率、降低地下室開挖率、空地綠化、以花園涵養雨水等方式來達成指標要求。
【日常節能】
這個項目包括了: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系統節能、照明系統、固定耗能設備,內容有點多,僅取外殼部分項目供參:
建築外殼節能設計重點包括︰建築外殼開窗率、開口部的外遮陽設計、建築物之座向方位、避免全面玻璃帷幕之外殼設計,屋頂的隔熱處理等,此外空調的能效、自然採光效率等等都是這個指標的重點。對住戶來說,適當的節能設計,就能大幅降低室內用電,不但環保也為住戶節省金錢。
【二氧化碳減量】
這個項目包括了:形狀係數、耐久化係數、輕量化係數、非金屬建材使用率。內容一般人不易懂,總之就是合理化建築設計,減少不必要的造型結構荷重、結構輕量化等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廢棄物減量】
不附評分表了,總之就是建築設計時,就以降低空氣、廢棄物污染來規劃,同時結構輕量化、營建自動化、多使用再生建材及採行各種污染防制措施。
【室內環境】
幫主覺得這項指標的內容,對於購屋的民眾來說比較直覺易懂,從外牆、樓地板到光害、通風都納入了評鑑:
『音環境』部分的內容有外牆、樓版厚度、隔間隔音能力等等,同時對於窗戶的隔絕聲音效果也有評比。
採光與通風也在評比項目之列,對於居住品質來說,是否有足夠的自然採光、通風是否良善,都影響評比的分數。
【水資源】
這個項目主要希望建案規劃能夠多採用節水器具、設置雨水貯留供水系統、水源的再利用等等。目前不少建案都備有雨水回收系統,可以用來澆花、沖廁等使用,對整個社區都能有節省水費的效果。
【污水垃圾改善】
污水與垃圾的處理其實很重要,現在許多的建案都將垃圾集中區設置冷藏設備,有效的垃圾分類、避免臭味與滋生病媒蚊、蟑螂老鼠,甚至適當的綠化,讓垃圾回收區不再給人骯髒的感覺。
幫主小結語
以上內容幫主已經是濃縮過了,卻還是落落長,也難怪許多消費者不清楚,或是建商也不在這塊多著墨,目前環保意識抬頭,居住之餘如果也能愛地球,當然是最好的啦!不過申請建築標章是會增加營造成本的,工法上也要更細緻依循規定來獲取評分,因此幫主看過的大部分的建案並沒有申請。
對於消費者來說,綠建築標章也許不是必要選項,然而綠建築能帶來節約用電、用水、綠化等等愛地球的結果,居住起來也會更舒適,算是相當加分的項目,您也不妨在購屋決策中將這個標章列為考量點,當然也希望建商除了蓋好房子之外,也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相信會是多贏的局面。
以上內容難免疏漏,如果有解讀錯誤的地方,也歡迎大家留言指正,祝大家都能得好房而安居!最後啊,其實幫主的專長是旅行,也最愛分享行程攻略,不嫌棄的話請幫『幫主出巡』按個贊,持續分享的旅訊絕對比賞屋心得更精彩的唷~~
留下評論